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马其顿阵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马其顿阵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马其顿方阵,也被称为马其顿长矛阵,是古希腊时期由亚历山大大帝的军事统帅们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战术阵型。这一阵型以长矛兵为主力,按照特定的阵列排列,形成了一个密集的长矛墙,具有强大的防御和攻击能力。在古希腊历史、文学和艺术作品中,都可以找到对马其顿方阵的描绘和记载。因此,马其顿方阵长矛是有史可证的。
利用西班牙雇佣兵正面切入,或许把雇佣兵放正面,圣团步放两翼,开打的时候,让雇佣兵在正面吸引,不和对方接触(皮盾比长枪跑的快多了) 等对方长枪陷进去了,圣团拔剑冲击对方侧翼 等对方长枪阵型散了,全军冲!
日尔曼的方法是:用精锐弓手削弱对手,斧兵把队伍正面拉小,减轻接触长矛时的伤亡,打开战嚎!只要把对方阵型打乱,逼他们改用近身肉搏。
马其顿的枪兵方阵的防御力低的让人不敢相信,一旦方阵被打乱,就是你单方面的屠杀了!
秦军箭阵必败。诸位别被电影里射程、威力堪比几百挺重机枪齐射的秦军箭阵给忽悠了,从兵马俑考古研究来看,秦军无论步卒还是骑兵配备的大多是轻型“臂张弩”,而用两脚蹬开乃至腰部一块使劲的“蹶张弩”“腰引弩”目前尚未发现有力证据表明秦军已批量列装。
经测算,秦军“臂张弩”牵引力(射手拉弓弦所需气力)只有30公斤,相应地其有效射程和杀伤威力也都不算大——最远射程70多米,有效杀伤距离不超过60米。至于秦弓则属于早期复合弓,据考证其技术水平与周代武士用弓大致相当,所需拉力也是30公斤左右,射程跟秦弩差不多。
从公元前490年的马拉松战役来看,希腊重装步兵(配备大盾、长矛、铜盔和胫甲)从距波斯军约200米左右就开始冲锋。因为训练有素,其即便加速奔跑也能保证阵型基本齐整,而这个距离上秦军弓弩还够不着呢。
换做马其顿方阵情况也大致相同,等进入60米射程后,由于臂张弩施放速度所限,秦军弓弩手至多射出1轮箭雨,对方的矛尖(最长达6至7米)也就刺到胸口了。
或许有人会问,秦军箭阵难道不是像电影《英雄》里表现得规模那么大吗?就算一轮箭雨也足以给马其顿方阵以重大杀伤了。但真相却是秦军实际上是一支以轻步兵为绝对主体的武装力量,弓弩等远射兵器的装备规模并不大。
兵马俑1、2、3号坑考古发掘显示——1号坑5000余人步兵方阵(前锋部队)中弓弩手仅有210人,2号坑800余人混编部队(有步兵、弩兵、车兵、骑兵4个兵种)中有弩手160人,3号坑约70人将领卫队压根没有配备弓弩手。
这样算下来,一支约6000人(相当于现代1个步兵旅)的秦军合成化部队中远射兵器(弓弩)不会超过400张,弓弩手占比仅为总兵力6%左右,而要形成“遮天箭雨”的效果,参战秦军规模不到17万以上(弓弩手1万,而且必须集中使用)还是别想了。
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经过亚历山大大帝改造过的马其顿方阵并非只有长矛兵,后者已演变成一个集骑、步、弓多个兵种为一体的合成部队,其中步兵分为保护方阵侧背的轻步兵和构成方阵主体的长矛重甲步兵,骑兵又分为保护方阵左翼的轻骑兵和专责突击破敌的重骑兵。
虽然有说法认为秦军可以侧翼迂回去攻击马其顿方阵两侧“软肋”,还认为只要脱离平原战场马其顿方阵就不好使了,但这种说法都忽视了双方兵力构成这一关键问题——如果秦军以同等数量去对阵亚历山大远征军(3万步兵、5000骑兵)的话,那么按照前面的比例,秦军兵力构成大致为2100名弓弩手、525辆战车(驭手和车兵合计约1500人)、2.9万名轻步兵、约600名骑兵(仅2号坑秦军方阵中有104名骑兵)、约400名将军卫队。
看出秦军兵力构成的缺陷了吗?如果放弃平原战场,秦军500多辆战车和上千名车兵就只能乖乖下车充当普通步兵作战,而且秦军骑兵数量少得可怜,只相当于马其顿军的不到八分之一!
这意味着什么?秦军要想发挥战车冲击威力就必须在平坦地形开战,但从历次战斗结果来看,落后的战车并不是马其顿方阵的对手。至于秦军骑兵,在数量上就不足以包抄突袭马其顿军侧翼。
秦军步兵的机动速度也不会超过马其顿步兵,更何况就算其绕到马其顿方阵两侧,对手只要4个动作即可反守为攻——立定、举矛、转向、放矛。再说了,负责侧翼掩护的马其顿骑兵和弓手怎么会放任秦军随意穿插己方军阵呢?而一旦进入近战肉搏状态,以短兵器为主且不注重个人防护的秦军步兵到底有多大胜算,恐怕就只有天知道了。
既然讨论的是马其顿方阵和秦军箭阵,那就把时间锁定在公元前200年之前的年代。在这个时间段,相同数量的军队,马其顿方阵的正面是无敌的。秦军箭阵和马其顿方阵正面对抗,必输无疑,但秦军还是有获胜的办法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想要赢对手,就要先了解对手。
我们先了解一下马其顿方阵,这里解决一个误区,就是马其顿方阵到底是什么样的?很多人的印象中马其顿方阵就是列成一队方形阵列的长枪重步兵,其实这是错误的。
马其顿方阵包括长枪重步兵、伙伴骑兵(亚历山大大帝去世后,可能有其他名称)、轻装步兵、辅助兵。
作战时,长枪重步兵列成纵深16人的方阵,方阵最前的4至6排士兵的矛头对准前方,其他排的士兵矛的方向各异。长枪兵的长矛长度在13到18英尺,也就是4米到5.5米长,密集排列起来,对弓箭是有一定防御作用的。同时,长枪重步兵还持有2英尺,即60厘米直径的圆盾,用来掩护自己的左侧身体和队友的右侧身体。同时,头部、身体披有重盔甲,用来增强防御。在发起冲锋时,方阵的重步兵会以整齐的步伐快速冲向敌阵,此时方阵的正面已经所向无敌了。
马其顿方阵轻装步兵,他们会持相对较短的长矛,披挂较轻的盔甲,但是持有更大直径的圆盾,可以遮住跪姿的士兵全身。轻步兵的作用就是防护方阵的侧翼和后方。
而伙伴骑兵,一个作用是防护方阵侧翼和后方,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他们是进攻的主力。在方阵步兵突入敌方军阵后,对方基本上就会阵型混乱,或者开始溃退了。这时候,就是伙伴骑兵收割的时候。
而辅助兵主要就是弓箭手,掷矛手,投石手等等士兵,数量较少,作为防御和攻击的辅助力量存在。
到这里,对于马其顿方阵的排兵布阵和进攻方式,我们都已经了解了。如果只靠秦军箭阵,只会成为被屠杀的对象。
按照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秦步兵和骑兵大量装备的为擘张弩,就是可以直接用双手轻松拉开的弩,拉力通常在1石,也就是在30公斤左右,其有效杀伤范围在50步左右,也就是60米上下。当然有人说六百步的,我们不争论这个事情,即使存在,也是个别现象。实战不是力气比试,要讲究效率和耐力的,最大值肯定不是实战的选择值。
同时,弩箭有个缺点,平射为主,基本上是指哪里射哪里。因为弩箭比弓箭短、粗、重,初速度比较快,杀伤力大,但抛射稳定性很差,所以射程短。弩箭不可能像弓箭一样,可以45度角,甚至60度仰角射出去,来一个美丽的抛物线,在较远的距离射中目标,并且还具有很强的杀伤力。
这点,不要被电影中秦军箭阵的雄伟壮阔给蒙蔽了。实际上,站在城墙外几十米的地方,用秦弩,可能都射不到城里,即使能射进城,准确度和杀伤力都很有限。
因此,秦弩兵正面射击马其顿长枪重步兵方阵的话,杀伤力是很有限的。最多射倒前面几排的士兵,方阵已经冲到眼前了。在大学跑50米,再慢也就是10秒吧,也就是说步兵方阵在进入弩箭杀伤范围后,最多1分钟左右,就到眼前了。
这时候,如果秦弩兵没有其他兵种的保护,只会成为方阵和伙伴骑兵的屠杀对象。
但是马其顿方阵也有弱点。方阵尾部,在必要时,还可以调转矛头,自己防御一下,但是方阵两侧翼,完全没有自行防御能力,要靠伙伴骑兵、轻步兵和辅助兵帮助防御。同时,方阵到了山地、丘陵或者林地,机动性和正面的攻击力和防御力也会降低。
知道了对手的弱点,对付马其顿方阵的办法自然就有了,重点就是想办法去掉伙伴骑兵、轻步兵和辅助兵对于方阵侧翼的防护。然后,全力攻击方阵的侧翼,就可以大获全胜。
想做到这点,就要挑选有利的地形和天气,学习第二次马其顿战争中,罗马军团的策略。但是,只靠秦弩兵是无法完成这一工作的,至少要有秦步兵的配合。
攻打马其顿方阵,最有效的兵种是弩骑兵或者弓骑兵,在不断的运动中,持续的杀伤和消耗包括伙伴骑兵在内的敌军。但在当时,骑兵是非常昂贵的兵种,数量及其有限,因此,马其顿方阵在当时还是所向无敌的。
随着兵器材料的进步,更加锐细的铁质箭头和标枪头的出现,让方阵重步兵无法有效防御这些武器,在接近敌军阵列前已经被大量杀伤,马其顿方阵也就慢慢消失了。
这里其实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争论,关于青铜和铁的争论。上图就是出土的秦三棱箭头,那些所谓有什么完美血槽,甚至小翼面的都是伪造的,用青铜可以造翼面,但会丧失强度。青铜想要达到韧性和硬度的完美平衡,需要复杂的工艺。还是同样的论断,巅峰的肯定不是普及的,大规模应用是要讲成本的。所以,就普及来说,铁质武器性能是要优于青铜武器的,特别是兵器界有句著名的话,“宁肯弯,不能断”,弯了可以捋直了接着用,断了一般就丧失实用性了。
而青铜箭头的破甲性能是无法跟后期的铁质箭头相比的,而秦弩又不是弓箭,射程有限,所以,在秦朝的时代,只靠秦弩兵对阵马其顿方阵,想要取胜,难度比较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马其顿阵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马其顿阵型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莱比锡开场2分钟...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足球让球解释的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抖音足协杯直播吧...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0203欧冠决...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李宗伟最后一战赢...